官渡之战:给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战略决战基础

  虽然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起义被镇压,但却严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州县官员领导军政权力,地主也组织了“部曲”(私人武装),占领领土地,形成大大小小的分裂势力,进入权力,长期战争,导致中原地区“白骨暴露在野外,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当时的分裂势力主要包括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宣传、兖州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彪、幽州的公孙赞、南阳的张绣。袁绍、曹操两大集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战役中逐渐发展壮大。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赞,占领青、幽、冀、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形成了“以天子命令诸侯”的局面,取得了政治优势。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建安二年(197年)春。曹操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名义,进取袁术并将其消灭。然后消灭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东至兖州、豫州、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河、汉朝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与袁绍形成了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当时袁绍的兵力远胜曹操,自然不甘屈居曹操之下,他决心与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试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拉开。

  袁绍南下的消息传到了许昌。曹操部将认为袁军是不可战胜的。然而,根据他对袁绍的理解,曹操认为袁绍是一位才华横溢、胆小、刻薄、任性、士兵多、指挥不明、骄傲和政令不同的人。因此,他决定用他能集中的数万兵力与袁绍的进攻作斗争。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