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兵是谁组建的?揭开北府兵神秘面纱

  北府军,又称北府军,是谢玄在中国东晋时期主持的军队。起初,权力几乎只属于陈军谢氏家族,后来几次换主,成为南朝军队的主力军。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统一了北方中国,东晋王朝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权臣谢安遂任命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当时,广陵和京口聚集了大量逃避北方战争的流民。谢玄上任后,他们选拔了刘牢等勇士,成立了太元四年(379年)的军队。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也被称为北府,所以他的军队被称为北府士兵。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飞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乘势追击,刘牢之一度追到叶,北府军从此一战,历史上留名。

  太元十二年(387年),谢玄被解除北府军领导权,司马田、王恭先后代之,北府军军阀化。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率领北府军起兵反晋,次年刘牢之杀,代之为北府军领袖。此后,北府军主要致力于镇压孙恩、卢循的天师道起义军。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北府军奉命征服在荆州分离的桓玄。刘牢之立即投降桓玄。桓玄称帝后,他削减了刘牢的兵权。刘牢打算出兵对抗桓玄。然而,由于投降桓玄已经失去人心,所有叛徒都离开了自杀。元兴三年(404年),原北府军参军刘裕率其余部队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并杀之。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420年,刘裕称帝,建立宋朝,北府军成为其皇军的主力军。

  战后不到两年,即太元十年四月,谢安为避开司马道子,离开镇广陵,让中枢朝权。太元十二年正月,朱序为青,兖州刺史,代谢玄镇淮阴,征玄为会稽内史,解除兵权。太元十五年,孝武帝后兄王恭为都督青、兖、幽、冀、徐州晋陵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北府兵为王恭掌握。隆安元年,恭恭在京口起兵,反对司马道子和王国宝。北府兵成为内部火并的工具。第二年,恭恭又起兵了。他的司马刘牢之反击灭了王恭,代恭为都督青、兖、幽、冀、徐、扬州晋陵等军事,镇京口。三年来,孙恩起义,北府兵再次成为镇压起义兵的主力军。元兴元年3月,刘牢之投降桓玄,被夺去兵权,被迫自杀。北府兵为桓玄并吞。北府兵重要将领高素、朱谦之、朱朗之、刘袭、刘季武、孙武均被杀。刘震的儿子刘敬宣投奔南燕慕容德。

  北府兵以地京口和广陵为基础,分别由桓修和桓弘镇,北府兵由诸桓分领,北府兵至此瓦解。从东晋太元两年北府兵成立,到谢玄十二年解除兵权,共十年。从太元十二年到元兴元年十五年,北府兵主要掌握在刘牢手中。元兴三年,刘裕在京口重组了北府兵,但这不是北府兵的重建,而是新王朝军队的开始。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