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从何而来的?古人是如何过清明的?

  许多专家和学者经常呼吁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统呢?回归传统是回归古代节日的一种方式吗?在当今社会氛围和物质条件差异如此之大的今天,简单的回归传统虽然容易,但真的不容易,让我们做和思考。又是一年的清明节,不妨看看古人今天是如何庆祝清明节的。

  祭祀

  清明从何而来?万物生长在这个时候,都是干净的,所谓清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这一天,人们不得不帮助老人和年轻人来到墓地,向亲人墓前献上酒、食、果,然后烧纸钱祭拜。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诗:乌哭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唐梨花映白杨树,生死离别,冥冥重泉哭不闻,萧暮雨人归来。写的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追悼亡灵。而高朱的《清明》这首诗,对哀思逝者的悲伤情绪描写最为悲伤,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不相同。纸灰飞成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狐狸晚上睡觉,晚上回到孩子们的笑灯前,生活中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只有意想不到,没有买不到。这句商场流行语在当今清明节祭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除了鲜花等传统祭品,还有很多洗衣机、冰箱、彩电、名表、豪车、别墅。在火舞烟飞中,外观精美的纸质祭品化为灰烬。一辆做工精致的豪车和电器,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而且别墅更贵,最高价格可达千元以上。

  祭祀活动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的名利场。随着活人物质条件的改善,死人也大大享受幸福。我们在乎这是炫耀财富还是寻求心理安慰,但如果老一辈刚去世的人和祖先在地下相遇,他们的祭品就会如此不同。我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

  踏青

  踏青是古人过清明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以让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世界的城市人羡慕不已。欧阳修在《踏青词》中写道:南国春半踏青,风和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蝴蝶飞翔。向今天的人们展示了当时人们在郊游中看到的春天。

  三月的春天风景无限好。这是旅行的好时机。我厌倦了城市里同样的高层建筑,在郊区开着一条小车道郊游。想起来很舒服。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真实情况将是一行白鹭在天空中,我被堵在路中间!堵在高速公路上的车队看不见边缘。几个小时后,他们仍然会欢迎来到郊区看人,然后返回。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古人的传统娱乐项目。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晚上也放风筝。晚上放风筝的时候,会在拉线上挂一串五颜六色的小灯笼,叫神灯。古人讲究放风筝,以摆脱厄运,消灾解难。古人会把他们害怕的各种灾难性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等到风筝升到空中,立即切断风筝线,让它随风而逝,所以坏运气也被带走了,这是古人清明节的破风筝。这种习俗流行了很久,断鸢去晦给了祖先精神上的安慰,心情也会变得愉悦。

  有歌唱说:又是一年三月三日,风筝飞遍天空。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也不飞。一旦春天明媚,广场上就会有老少皆宜的景象。空中有一个好风靠力,送风筝让青云的场景,大大小小,花样繁多,想和天空竞争。但这些风筝大多价格昂贵,不能像祖先那样随意剪掉晦涩,下次要一一收回再用。如果你不知道飞到哪里,它最终会变成垃圾,这似乎是一件好事。

  禁火寒食

  由于清明节禁止寒食,许多地方在祭祀仪式结束后分享祭祀食品。为了防止虚弱的人受不了寒冷和伤害,古人在清明节提倡体育活动。清明节秋千是一种传统习俗。不仅黄嘴儿童秋千,弱冠年轻人和耳顺年老人也秋千。唐代有一首诗《长安清明》:紫色的陌生人嘶嘶作响,绿杨画秋千。它描绘了清明节秋千的场景。

  现在清明节已经不注意禁火和冷食了。相反,在扫墓的高峰期,餐馆将迎来美食家。如果你想吃东西,请尽快预订座位。没有冷食禁令,体育活动自然会取消。此外,一些后代仍然从其他地方回来,借扫墓的机会与亲友团聚,吃饭和娱乐等一系列活动。他们太累了,无法恐慌。让我们回家洗澡睡觉。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