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和康熙帝都有许多子嗣,为何没有出现类似九子夺嫡的情况?

清朝历史上,康熙帝和乾隆帝都是有着众多子嗣的帝王,然而却未出现过类似九子夺嫡的情况。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清朝帝王设立的皇位继承制度,以及帝王对子嗣的管理和调控。康熙帝和乾隆帝在继承问题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制度,这也可能是避免家族内部争斗和政治动荡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入关后享国268年之久,其中的康乾盛世就占据了一半时间,长达134年。除去雍正帝在位的13年,康熙帝和乾隆帝近乎是平分了康乾盛世的时间,康熙帝在位61年,乾隆帝在位60年。这对爷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比较长寿(康熙帝享年69岁,在皇帝当中算比较长寿了),都有雄才伟略,都有众多子嗣。然而康熙帝因为子嗣众多加上太子不才导致晚年九子夺嫡,而乾隆帝却没有这样的烦恼,这是为何呢?乾隆帝和康熙帝都有许多子嗣,为何没有出现类似九子夺嫡的情况?

首先就是因为乾隆帝比康熙帝活得更久。虽然二人在位时间差不多,可乾隆帝比康熙帝足足多活了20年。康熙帝一生有35个儿子,在太子胤礽二次被废时康熙帝才59岁,此时他成年的儿子都处于身强体壮的年龄,人人都对太子之位垂涎三尺,直到康熙去世他还有20个儿子活着。而乾隆帝一生有17个儿子,数量虽也不算少,可奈何乾隆帝长寿啊,能熬过他的儿子都没几个,在乾隆帝退位时在世的儿子只有四个了,出去嘉庆帝永琰外,其余都不成才,乾隆帝是矮子丛里找将军,让位给了十五阿哥永琰。况且乾隆帝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帮嘉庆帝稳定了政局,哪会再出现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事件。

当然,乾隆帝的儿子不争夺储君之位还得得益于雍正帝确立的密建皇储制度。雍正帝也是吸取了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教训,不再公布太子人选,只将密诏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只有当朝皇帝驾崩后才能取出。乾隆帝也继承了这一制度,不公开谁是太子,让所有的皇子都公平竞争,谁都有机会,谁也别羡慕谁。可惜的是乾隆帝每次看好的太子人选都早夭了,最后才不得不选资质平平的永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乾隆帝的儿子们并不如康熙帝的。康熙帝的那么多儿子中,哪个不是狠角色。反观乾隆帝的子嗣中,在乾隆三十八年再次立储时只有七个儿子活着了,其中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都过继了出去,只剩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有资格继承皇位。这其中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七子永璘都不学无术,不讨乾隆帝喜欢;皇十二子永璂的母亲又是废后,乾隆帝也不喜欢这个儿子。皇十七子永璘又只有八岁,还看不出才能,不在考虑范围。那么只剩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竞争了,乾隆帝对永瑆的评价是“为人恺悌,最著仁孝”和“柔而无断”,显然不适合做储君。相对来说永琰的缺点少一点,也就只能选他了。

所以说不是乾隆帝有能力压制自己的儿子不争夺皇位,实在是他那几个儿子不争气啊。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