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伐蜀之役获得了胜利之后,谁才是哪个笑到最后的人?

  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系列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螳螂捕蝉黄雀、邓艾、钟辉、姜伟、司马昭谁笑到最后的详细介绍。让我们看看!

  三国末年,司马昭掌握了曹魏的政权后,因过分欺负魏帝曹尚而引起了曹尚的反抗。当曹尚亲自带领他的手下攻打司马昭时,他被司马昭的手下杀害。为了平息讨论,为篡夺魏的下一步做准备,司马昭发动了一场灭蜀之战。

  在司马昭看来,灭蜀之战必然会成功。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大多数人都反对这场战斗。只有钟辉和司马昭有同样的看法,司马昭任命钟辉作为伐蜀的教练,指挥灭蜀之战。在钟辉和邓艾的合作下,伐蜀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战争胜利后,一场血腥的混乱才刚刚开始。

  一、邓艾被捕。

  在这场战斗中,邓艾趁姜维的蜀军主力在剑阁被钟会军牵制,偷渡阴平小道,插入蜀汉腹心。在绵竹之战中,邓艾打败了诸葛瞻率领的蜀军,逼近成都。绝望的刘禅不得不向邓艾投降,蜀汉灭亡。

  邓艾在这场战斗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如果邓艾的士兵没有陷入危险,他就不会在灭蜀之战中取得成功。此外,当邓艾占领成都时,钟辉的军队还远在剑阁,这使邓艾成为成都的实际统治者。在这种情况下,邓艾毫不顾忌。根据汉代将军邓宇的故事,他随意处置了投降的蜀汉政权。历史书记载:

  根据邓禹的故事,他承担了崇拜禅宗和行走的将军,王子奉车,王子和女婿都尉。蜀群司随高下崇拜王官,或领导艾的官属。以师收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使于绵竹筑台,以京观为荣,以战功为荣。

  当邓艾第一次占领成都时,由于邓艾率领的军队数量较少,作为稳定局势的权宜之计可以说是过去了。然而,邓艾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灭蜀的将军是钟会,他只是伐蜀一路军队的教练。他在成都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他的权限,司马昭暂时纵容他,没有能力约束他。然而,当钟会的军队来到成都时,司马昭无法忍受邓艾的所作所为。

  司马昭派监军卫杜最后指示邓艾,要求他在做事前请示,然后再实施。但这一指示被邓艾拒绝了。再加上钟辉等人的陷阱,司马昭命令逮捕邓艾和他的儿子,并将其送回囚车。

  二、钟会和邓艾之死。

  钟会之所以陷入邓艾,最根本的原因是出于他的自私。钟会很体贴,但雄心勃勃。他积极同意司马昭的伐蜀战役,主要是为了建立无与伦比的成就,名垂青史。然而,令他惊讶的是,作为伐蜀的教练,他率领了10多万军队,但最终他的头功被邓艾夺走。

  在整个蜀国之战中,钟会和邓艾的行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虽然邓艾奇兵取胜,但没有钟会牵制姜维的主力,邓艾是不可能成功的。然而,由于邓艾的成功过于辉煌,他的光芒掩盖了钟会的贡献,这当然引起了钟会的嫉妒。因此,钟会决心陷害邓艾。

  钟会利用邓艾获胜后,忘乎所以的状态,故意增加司马昭的疑虑。他利用自己的特长模仿别人的笔迹,截留邓艾写给司马昭的信件,并向司马昭伪造了新的信件。在这些信件中,钟会故意加入傲慢的话语,使司马昭不满。同样,钟会销毁了司马昭的回信,伪造了司马昭的回信。在钟会的挑拨下,司马昭与钟会的关系势同水火,最终导致邓艾的抓捕。这样,蜀中的魏军全部归钟会指挥,钟会成为蜀中曹魏最大的实力派。

  在钟会和邓艾的斗争背后,还有另一个人在推波助澜。这个人是蜀军原司令姜维。蜀国灭亡后,姜维并没有放弃蜀汉复国的理想。虽然他投降了钟会,但他心怀鬼胎,想利用钟会的力量挑起曹魏将军的矛盾,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姜伟的计划是先接近钟会,得到钟会的信任后,再煽动钟会反叛。钟会清除曹魏在蜀中的势力后,钟会将被消灭,蜀汉政权将恢复。为此,姜伟支持钟会消除邓艾的威胁,并合并邓艾的军队。此外,邓艾的行为引起了司马昭和大家的怀疑。钟会用诡计诱使司马昭逮捕邓艾。

  然而,当钟会即将实施叛乱时,它遭受了挫折。魏军的将军不同意钟会的建议,也没有表示参加钟会的叛乱。无奈之下,钟会想和姜伟携手杀死这些将军。然而,风声泄露了。这些将军领先,带领下属杀死钟会和姜伟,并清理了蜀汉投降的人员。整个成都血腥,伤亡无数,许多人无辜死亡。

  邓艾的下属拦截了他的囚车,释放了邓艾的父子,回到了成都。但为了避免未来的麻烦,魏杜派人在中途拦截了邓艾的父子。就这样,两名统帅钟辉、邓艾和姜伟都死于这场人为灾难。

  司马昭笑到最后。

  那么,在这场斗争中,谁笑到了最后呢?这个人就是千里之外的司马昭。首先,他实现了自己灭蜀的计划,为下一步统一世界做好了准备。同时也建立了不朽之功,为下一步篡魏做好了准备。而且还借此机会伐蜀,最终清除了魏军中对自己不忠的将领。可以说,司马昭在蜀中的这场混乱中,一举三得,成为最后的赢家。

  事实上,当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时,对钟会和邓艾的命运做了大致的安排。他们也预感着自己的命运。邓艾梦见自己坐在山上,山上有水流出。他让人解梦,说梦的意思是去伐蜀可以胜利,但不能回来。而且钟会出兵时,司马昭的手下有人说钟会这个人很难信任,而且没有家属为质,不能派他出去。钟会怎么能不在乎别人和司马昭都懂的事情呢?

  军队出发时,司马昭手下的西曹属邵伟不放心。他私下问参相国军事刘石,说:“钟会和邓艾用来伐蜀。他们能平蜀吗?”刘石的回答是:“破蜀必须,但恐怕还不够。”邵伟再次问刘石,刘石只是笑而不回答。从这段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昭已经准备好在伐蜀前取消钟会和邓艾。

  姜伟想借钟会的手先把邓艾除掉,然后再把钟会除掉。司马昭也是如此。先借钟会的手把邓艾除掉,再把钟会除掉。只是司马昭的布局比较周密,连姜维都一起去掉了。钟会伐蜀前,邵伟和司马昭讨论了钟会的问题。司马昭预测了灭蜀后的情况。史书记载:

  起初,会之伐蜀也,西曹属邵友言于帝说:“钟会难信,不能令行。”皇帝笑着说:“取蜀如指掌,但大家都说不出话来,只会和我同意。灭蜀后,中国士兵,人们自以为是,蜀之遗黎,犹怀震恐,即使有异志,也无能为力。”

  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昭为伐蜀的任何细节都做了仔细的准备。蜀中的大变化表面上是邓艾、钟辉和姜伟之间的斗争,幕后的驱动力实际上是司马昭。司马昭想摆脱邓艾,不仅邓艾在灭蜀后傲慢,超越了权力,而且他根本不注意司马昭。

  邓艾在讨论伐蜀时,与司马昭发生了严重冲突。以至于司马昭不再忽视邓艾,而是篡派亲信师到邓艾手下,把司马昭的意思传达给邓艾。所有这些举动都让邓艾感受到了司马昭的杀戮,不得不同意灭蜀,这也是邓艾做恶梦的原因。灭蜀后,邓艾的行为也有自保的成分,但在司马昭的一纸诏令下,他的下属纷纷离开,邓艾也不得不束手就擒。这说明司马昭已经做出了除邓艾的安排。

  至于说钟会,司马昭在与邵友的对话中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如果钟会不反对就放他一马,如果钟会有异心就立即摆脱。钟会反叛出现后,司马昭亲自带领人马到长安,迫使钟会紧急动手。但正如司马昭所料,钟会的手下不附和造反,蜀军也无意参与,钟会很快就被下属杀害。至此,司马昭完成了一举三得的计划。

  结语:

  在灭蜀之战中,钟辉与邓艾密切合作。钟辉以主力为主力,牵制姜伟的蜀军主力。邓艾率领下属成为奇兵,偷渡阴平小道,袭击成都,最终灭亡蜀汉。然而,灭蜀后,钟辉首先陷害了邓艾,逮捕了邓艾,并合并了他的军队。后来,钟辉受到姜伟的鼓励,想起兵造反。出乎意料的是,他被下属杀害,姜伟死于死亡。

  从表面上看,这一系列的混乱是邓艾、钟会和姜维造成的。然而,从历史记载来看,司马昭实际上是这些混乱的始作俑者。司马昭先用邓艾和钟会灭蜀,然后让他们争功夺利,一举消灭他们。这样,司马昭就有了篡位的声誉,消除了内部的反叛势力,也因为灭蜀造成了下一步灭吴统一世界的局面,可谓一举三得。由于老谋深算,司马昭也成了大家中的人,笑到了最后。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