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

作者: 清代    曹雪芹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
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lín jiāng xiān 】【临江仙】
bái yù táng qián chūn jiě wǔ ,白玉堂前春解舞,
dōng fēng juàn dé jun1 yún 。东风卷得均匀。
fēng tuán dié zhèn luàn fēn fēn :蜂团蝶阵乱纷纷:
jǐ céng suí shì shuǐ ?几曾随逝水?
qǐ bì wěi fāng chén ?岂必委芳尘?
wàn lǚ qiān sī zhōng bú gǎi ,万缕千丝终不改,
rèn tā suí jù suí fèn 。任他随聚随分。
sháo huá xiū xiào běn wú gēn :韶华休笑本无根:
hǎo fēng píng jiè lì ,好风凭借力,
sòng wǒ shàng qīng yún 。送我上青云。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作者: 曹雪芹

简介 诗词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注释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白玉堂:这里形容柳絮所处高贵。
春解舞:说柳花被春风吹散,像翩翩起舞。
均匀:指舞姿柔美,缓急有度。
随逝水:落于水中,随波流去。
喻虚度年华。
以逝水比光阴。
委芳尘:落于泥土中。
喻处于卑贱的地位。

万缕(lǚ)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sháo)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青云:高天。
也用以说名位极高。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赏析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薛宝钗与林黛玉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对立的。作者让宝钗作欢愉之词,来翻黛玉之所作情调缠绵悲戚的案,看上去只是写诗词吟咏上互相争胜,实际上这是作者借以刻划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段。

  但是,作者所写的钗、黛对立,并非如续书中所写的那样为了争夺同一个婚姻对象而彼此成为情敌(黛玉对宝钗的猜疑,在第四十二回“薛芜君兰言解疑癖”后已不复存在。事实如脂评指出,贾府上下,人人心目中宝黛都是一对未来的“好夫妻”),作者也并不想通过他们的命运来表现封建包办婚姻的不合理。作者所描写的宝黛悲剧是与全书表现封建大家庭败亡的主题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悲剧是贾府事变的结果。

  细看词的双关隐义,不难发现“蜂围蝶阵乱纷纷”正是变故来临时大观园纷乱情景的象征。宝钗一向以高洁自持,“丑祸”当然不会沾惹到她的身上,何况她颇有处世的本领,所以词中以“解舞”、“均匀”自诩。黛玉就不同了,她不禁聚散的悲痛,就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了。宝钗能“任他随聚随分”而“终不改”故态,所以黛玉死后客观上就必然造成“金玉良缘”的机会而使宝钗青云直上。但这种结合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宝钗和宝玉在对待封建礼教、仕途经济上的思想分歧,也不能使宝玉忘怀死去的知己而倾心于她。所以,宝钗最终仍不免被宝玉所弃,词中的“本无根”也就是这个意思。

相关推荐

  • 曹雪芹
  • 临江仙